
随着系统的业务场景复杂化、架构方案的分布D服优化演进,我们在克服问题的自研过程中 ,也总会延伸出新的鲁班技术诉求 。分布式ID也是分布D服诞生于这样的IT发展过程中 ,在不同的自研关联模块内 ,我们需要一个全局唯一的鲁班ID来让模块既能并行地解耦运转 ,亿华云也能轻松地进行整合处理。分布D服以下,自研首先让我们一起回顾这些典型的鲁班分布式ID场景。
1.1.1 系统分库分表
随着系统的分布D服持续运作,常规的自研单库单表在支撑更高规模的数量级时,无论是鲁班在性能或稳定性上都已经难以为继,需要我们对目标逻辑数据表进行合理的分布D服物理拆分 ,这些同一业务表数据的拆分,需要有一套完整的云计算 ID生成方案来保证拆分后的各物理表中同一业务ID不相冲突,并能在后续的合并分析中可以方便快捷地计算 。
以公司的营销系统的订单为例,当前不但以分销与零售的目标组织区别来进行分库存储 ,来实现多租户的数据隔离 ,并且会以订单的业务属性(订货单、退货单、调拔单等等)来进一步分拆订单数据。在订单创建的建站模板时候,根据这些规则去构造全局唯一ID ,创建订单单据并保存在对应的数据库中;在通过订单号查询时,通过ID的规则 ,快速路由到对应的库表中查询;在BI数仓的统计业务里 ,又需要汇总这些订单数据进行报表分析 。
1.1.2 系统多活部署
无论是面对着全球化的各国数据合规诉求,还是针对容灾高可用的架构设计,高防服务器我们都会对同一套系统进行多活部署。多活部署架构的各单元化服务 ,存储的单据(如订单/出入库单/支付单等)均带有部署区域属性的ID结构去构成全局唯一ID,创建单据并保存在对应单元的数据库中 ,在前端根据单据号查询的场景,通过ID的规则,可快速路由到对应的单元区域进行查询。对应多活部署架构的中心化服务,服务器租用同步各单元的单据数据时 ,单据的ID是全局唯一 ,避免了汇聚数据时的ID冲突 。
在公司的系统部署中,公共领域的 BPM 、待办、营销领域的系统都大范围地实施多活部署。
1.1.3 链路跟踪技术
在微服务架构流行的大背景下 ,源码库此类微服务的应用对比单体应用的调用链路会更长、更复杂,对问题的排查带来了挑战 ,应对该场景的解决方案,会在流量入口处产生全局唯一的TraceID ,并在各微服务之间进行透传 ,进行流量染色与关联 ,后续通过该全局唯一的TraceID,可快速地查询与关联全链路的调用关系与状态,快速定位根因问题 。
在公司的各式各样的监控系统、灰度管理平台 、跨进程链路日志中,都会伴随着这么一个技术组件进行支撑服务 。
1.2 分布式ID核心的难点唯一性: 保持生成的ID全局唯一 ,在任何情况下也不会出现重复的值(如防止时间回拔,时钟周期问题)。高性能: ID的需求场景多,中心化生成组件后,需要高并发处理 ,以接近 0ms的响应大规模并发执行 。高可用: 作为ID的生产源头,需要100%可用 ,当接入的业务系统多的时候,很难调整出各方都可接受的停机发布窗口,只能接受无损发布。易接入: 作为逻辑上简单的分布式ID要推广使用 ,必须强调开箱即用,容易上手 。规律性: 不同业务场景生成的ID有其特征,例如有固定的前后缀,固定的位数 ,这些都需要配置化管理 。1.3 分布式ID常见的方案常用系统设计中主要有下图9种ID生成的方式:


我们的系统跨越了公共 、生产制造 、营销、供应链 、财经等多个领域 。在分布式ID诉求下还有如下的特点:
在业务场景上除了常规的Long类型ID,也需要支持“String类型”、“MixId类型”(后详述)等多种类型的ID生成,每一种类型也需要支持不同的长度的ID。在ID的构成规则上需要涵盖如操作类型、区域、代理等业务属性的标识;需要集中式的配置管理。在一些特定的业务上 ,基于安全的考虑 ,还需要在尾部加上随机数来保证ID不能被轻易猜测。综合参考了业界优秀的开源组件与常用方案均不能满足 ,为了统一管理这类基础技术组件的诉求,我们选择基于公司业务场景自研一套分布式ID服务 :鲁班分布式ID服务 。


目前鲁班分布式ID服务共提供"Long类型" 、“String类型” 、“MixId类型”等三种主要类型的ID ,相关ID构成规则与说明如下 :
3.1.2 Long类型
(1)构成规则
静态结构由以下三部分数据组成,组成部分共19位:
固定部分(4位):
由FixPart+ServerPart组成 。
① FixPart(4位):由大区zone 1位/代理 agent 1位/项目 project 1位/应用 app 1位,组成的4位数字编码 。
② ServerPart(4位) :用于定义产生全局ID的服务器标识位 ,服务节点部署时动态分配。动态部分DynPart(13位):
System.currentTimeMillis()-固定配置时间的TimeMillis (可满足使用100年)。自增部分SelfIncreasePart(2位):用于在全局ID的客户端SDK内部自增部分,由客户端SDK控制 ,业务接入方无感知 。共 2位组成 。(2)降级机制
主要自增部分在服务器获取初始值后 ,由客户端SDK维护 ,直到自增99后再次访问服务端获取下一轮新的ID以减少服务端交互频率 ,提升性能,服务端获取失败后抛出异常 ,接入业务侧需介入进行处理。
(3)样例说明

3.1.2 String类型
(1)构成规则
静态结构由以下五部分数据组成,组成部分共25~27位:
固定部分操作位op+FixPart(9~11位):
① 操作位op(2~4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