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化数据中心是模块基于云计算的新一代数据中心部署形式,为了应对云计算 、化数虚拟化、据中集中化 、什好高密化等服务器发展的模块趋势 ,其采用模块化设计理念 ,化数最大程度的据中降低基础设施对机房环境的耦合。集成了供配电 、什好制冷、模块机柜、化数气流遏制、据中综合布线、服务器租用什好动环监控等子系统,模块提高数据中心的化数整体运营效率 ,实现快速部署 、据中弹性扩展和绿色节能。

部署速度快——模块化数据中心可以非常迅速地部署完毕,通常只需要几周时间;相比之下,建造传统的数据中心通常得需要几个月 ,甚至几年。
成本低——成本低廉的建筑材料和建筑方法为采用集装箱数据中心和预制单位的用户降低了成本。在一些国家或地区,采用者还能享受税收和监管方面的优惠 。源码下载混合型客户(在传统的数据中心里使用集装箱数据中心)与其他数据中心共享数据中心空间,因而节省了费用。
易于部署——集装箱数据中心和预制单位可以部署在采用者指定的任何位置。
易于扩展——如果需要 ,可以添加更多的空间 ,其表现为添加集装箱数据中心、预制单位或建筑面积。
缺点 :耐用性差——集装箱数据中心和预制的模块化数据中心能在多大程度上经受时间和天气的考验,目前还是个未知数。
服务可用性低——为放置在边远地区的免费模板集装箱数据中心和预制单位提供水电和网络资源的难度大 、费用高 。
缺乏工作空间——大多数模块化数据中心 ,特别是集装箱数据中心 ,其设计是用来容纳设备、而不是容纳人的 。
被厂商锁定——许多模块化数据中心产品要求只能使用特定厂商的硬件或解决方案 。
安全性差——孤立的集装箱数据中心或预制单位比普通大楼更容易被闯入或捣毁。
优化的建站模板冷却系统;提高热通道使用;增容的能力用于加入新的服务器应用;并延长了集装箱的使用寿命。这意味着模块化数据中心的价值定位一开始就发生了变化,提高了功能性、效率和可靠性同时降低了成本、缩短了工期、减少了施工的复杂性和难度。
传统数据中心在基础设施建设和硬件设备部署的过程当中由于受到成本 、建设难度、运维管理难度等诸多元素的困扰,模板下载其实已经从侧面推动了模块化数据中心的快速发展,虽然业界对于模块化数据中心仍有质疑声,但是我们从近些年国内外很多企业级厂商的技术、产品发展脉络当中不难看出 ,未来模块化数据中心将会有一个快速的增长时期 。
集装箱数据中心最为人所知,它将服务器 、存储、网络设备等一股脑的放入集装箱 ,这就是集装箱数据中心。亿华云集装箱数据中心的概念最早源于SUN在2006年10月提出的“黑盒子计划” ,后来虽然SUN被收购 ,但是这些先进的设计理念却被发扬光大。紧接着服务器行业曾经的老大IBM紧随其后 ,在2008年也推出了其集装箱数据中心产品 ,接下来HP 、谷歌 、SGI 、思科 、微软等巨头也都纷纷推出自己的集装箱数据中心产品 ,一时间集装箱数据中心火热起来。
微模块数据中心是以若干机柜作为一个整体 ,国外叫做IT/Server模块 ,国内则称之为微模块 ,以服务器/网络设施和基础设施分解但是通过一定逻辑精密耦合成为一个共同载体的数据中心模块 ,在计算或者存储资源上可以独立的完整数据中心。
微模块能够有效解决高密度机架的空调制冷问题,最高解决单机架功耗可以达到15KW以上 。微模块数据中心采用模块化的部件和统一的接口标准实现数据中心的快速、 灵活部署以及后期的扩建 , 这不仅可以大幅降低建设成本 ,而且能够缩短数据中心的建设和部署周期 ,增强数据中心部署的机动性和灵活性。
微模块数据中心具有先进的制冷技术、供电技术和其他相关先进技术 ,既提高数据中心内部的设备运行效率,也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 ,减少能源的浪费,极大地推动了数据中心的绿色化 。
从规模上来讲 ,仓储式数据中心正好介于集装箱数据中心和微模块数据中心之间 ,通常1~2层的建筑结构,内部采用微模块形式或者集装箱形式进行,建设周期短,通常为12~18个月。
仓储式数据中心的微模块由厂家预置,各微模块组件运至现场组装 ,部署速度快。如果需要 ,还可以添加更多的空间。仓储式数据中心往往是利用废弃厂房或者建筑 ,来进行改造成仓储式数据中心。
当然 ,仓储式数据中心也有其实现的局限性,比如耐用性差,只能使用特定厂商的硬件或解决方案。仓储式数据中心实际应用中并不多 ,毕竟没有那么多的废旧厂房可利用的 ,更多的是作为一种中型数据中心解决方案来推广的。